国内传感器产有望弯道超车 需先克服四个阻碍
- 分类:行业资讯
- 发布时间:2016-09-13 17:48
【概要描述】 自“十三五”规划发布以来,智慧城市及物联网计划再次将传感器推上了风口浪尖。作为智慧城市的“桥梁”的传感器,产业也迎来了大爆发。市场调查数据表明,当下我国已拥有近1700多家专门从事传感器生产和研究的企业,市场规模预计可达到1200亿。麦肯锡报告指出,到2025年,物联网带来的经济效益将在2.7万亿到6.2万亿美元之间。其中传感器作为数据采集的入口,物联网的“心脏”,将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国内传感器产有望弯道超车 需先克服四个阻碍 目前,我国传感器产业正处于由传统型向以微型化、多功能化、数字化、智能化、系统化和网络化为核心的新型传感器发展的关键阶段,得益于物联网的飞速发展,我国与国外的差距正逐步缩小,产业布局得当更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目前我国传感器行业出现区域的传感器企业集群,企业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并逐渐形成以北京、上海、南京、深圳、沈阳和西安等中心城市为主的区域空间布局。 长三角区域:以上海、无锡、南京为中心。逐渐形成包括热敏、磁敏、图像、称重、光电、温度、气敏等较为完备的传感器生产体系及产业配套。 珠三角区域:以深圳中心城市为主。由附近中小城市的外资企业组成以热敏、磁敏、超声波、称重为主的传感器产业体系。 东北地区:以沈阳、长春、哈尔滨为主。主要生产MEMS力敏传感器、气敏传感器、湿敏传感器。 京津区域:主要以高校为主。从事新型传感器的研发,在某些领域填补国内空白。北京已建立微米/纳米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部地区:以郑州、武汉、太原为主。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模式,在PTC/NTC热敏电阻、感应式数字液位传感器和气体传感器等产业方面发展态势良好。 虽然当前我国传感器产业链日趋完善,但行业依然存在一些不利的因素。 一是核心技术缺乏,创新能力弱。传感器在高精度、高敏感度分析、成分分析和特殊应用的高端方面差距巨大,中高档传感器产品几乎100%从国外进口,90%芯片依赖国外,国内缺乏对新原理、新器件和新材料传感器的研发和产业化能力。 二是关键技术尚未突破。设计技术、封装技术、装备技术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国内尚无一套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传感器设计软件,国产传感器可靠性比国外同类产品低1-2个数量级,传感器封装尚未形成系列、标准和统一接口。传感器工艺装备研发与生产被国外垄断。 三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品种、规格、系列不全,技术指标不高。国内传感器产品往往形不成系列,产品在测量精度、温度特性、响应时间、稳定性、可靠性等指标与国外也有相当大的差距。 四是企业能力弱。我国传感器企业95%以上属小型企业,规模小、研发能力弱、规模效益差。从目前市场份额和市场竞争力指数来看,外资企业仍占据较大的优势。 针对这种现状,国家正不断制定有利于传感器产业发展的战略与政策,而全年整机系统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新兴技术的不断推动也都成为传感网发展的利好因素。据了解,至2015年,我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达到7500亿元,而传感器产业也将从中直接受益。 展望未来5年,我国传感器市场将稳步快速发展。尤其是在物联网市场规模大幅增长的动力之下,2016年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213亿元左右。除了工业自动化系统、大型重点工程配套、汽车电子以及家电类产品的应用之外,在现代农业、医疗卫生、环保检测与治理以及食品检测类市场领域里的应用也将无法估量。
国内传感器产有望弯道超车 需先克服四个阻碍
【概要描述】 自“十三五”规划发布以来,智慧城市及物联网计划再次将传感器推上了风口浪尖。作为智慧城市的“桥梁”的传感器,产业也迎来了大爆发。市场调查数据表明,当下我国已拥有近1700多家专门从事传感器生产和研究的企业,市场规模预计可达到1200亿。麦肯锡报告指出,到2025年,物联网带来的经济效益将在2.7万亿到6.2万亿美元之间。其中传感器作为数据采集的入口,物联网的“心脏”,将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国内传感器产有望弯道超车 需先克服四个阻碍
目前,我国传感器产业正处于由传统型向以微型化、多功能化、数字化、智能化、系统化和网络化为核心的新型传感器发展的关键阶段,得益于物联网的飞速发展,我国与国外的差距正逐步缩小,产业布局得当更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目前我国传感器行业出现区域的传感器企业集群,企业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并逐渐形成以北京、上海、南京、深圳、沈阳和西安等中心城市为主的区域空间布局。
长三角区域:以上海、无锡、南京为中心。逐渐形成包括热敏、磁敏、图像、称重、光电、温度、气敏等较为完备的传感器生产体系及产业配套。
珠三角区域:以深圳中心城市为主。由附近中小城市的外资企业组成以热敏、磁敏、超声波、称重为主的传感器产业体系。
东北地区:以沈阳、长春、哈尔滨为主。主要生产MEMS力敏传感器、气敏传感器、湿敏传感器。
京津区域:主要以高校为主。从事新型传感器的研发,在某些领域填补国内空白。北京已建立微米/纳米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部地区:以郑州、武汉、太原为主。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模式,在PTC/NTC热敏电阻、感应式数字液位传感器和气体传感器等产业方面发展态势良好。
虽然当前我国传感器产业链日趋完善,但行业依然存在一些不利的因素。
一是核心技术缺乏,创新能力弱。传感器在高精度、高敏感度分析、成分分析和特殊应用的高端方面差距巨大,中高档传感器产品几乎100%从国外进口,90%芯片依赖国外,国内缺乏对新原理、新器件和新材料传感器的研发和产业化能力。
二是关键技术尚未突破。设计技术、封装技术、装备技术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国内尚无一套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传感器设计软件,国产传感器可靠性比国外同类产品低1-2个数量级,传感器封装尚未形成系列、标准和统一接口。传感器工艺装备研发与生产被国外垄断。
三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品种、规格、系列不全,技术指标不高。国内传感器产品往往形不成系列,产品在测量精度、温度特性、响应时间、稳定性、可靠性等指标与国外也有相当大的差距。
四是企业能力弱。我国传感器企业95%以上属小型企业,规模小、研发能力弱、规模效益差。从目前市场份额和市场竞争力指数来看,外资企业仍占据较大的优势。
针对这种现状,国家正不断制定有利于传感器产业发展的战略与政策,而全年整机系统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新兴技术的不断推动也都成为传感网发展的利好因素。据了解,至2015年,我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达到7500亿元,而传感器产业也将从中直接受益。
展望未来5年,我国传感器市场将稳步快速发展。尤其是在物联网市场规模大幅增长的动力之下,2016年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213亿元左右。除了工业自动化系统、大型重点工程配套、汽车电子以及家电类产品的应用之外,在现代农业、医疗卫生、环保检测与治理以及食品检测类市场领域里的应用也将无法估量。
- 分类:行业资讯
- 发布时间:2016-09-13 17:48
自“十三五”规划发布以来,智慧城市及物联网计划再次将传感器推上了风口浪尖。作为智慧城市的“桥梁”的传感器,产业也迎来了大爆发。市场调查数据表明,当下我国已拥有近1700多家专门从事传感器生产和研究的企业,市场规模预计可达到1200亿。麦肯锡报告指出,到2025年,物联网带来的经济效益将在2.7万亿到6.2万亿美元之间。其中传感器作为数据采集的入口,物联网的“心脏”,将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推荐新闻
RECOMMEND NEWS
推荐新闻
RECOMMEND NEWS
联系我们
电话:400-607-8500
邮箱:sale@firstsensor.cn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雨花经开区智能制造产业园
振华路智庭园1栋
微信公众号